第326章 从陕西岐山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火箭发动机专家侯晓

院士之路 钩藤草 2381 字 1天前

院士出生地

侯晓院士,1963年10月8日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

岐山县现为陕西省宝鸡市所辖的一个县,它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境东北部,北接麟游县,南连太白县,东依扶风县、眉县,西邻凤翔区、陈仓区。

岐山历史悠久,夏、商时,这里属雍州,周先祖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周王朝早期国家组织。

周灭崇后,周文王迁都于丰,岐地东部为周公旦所辖,西部为召公奭所辖。

周平王东迁后,秦襄公获赐岐地,后秦文公将岐山以东献给周王室,岐地遂归秦。

秦统一六国后,岐地属内史郡。

汉武帝时,岐地南部、西部分属不同郡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设岐州,西魏改平秦郡为岐山郡。

北周时分泾州鹑觚县南境置三龙县,属岐山郡。

隋开皇十六年改三龙县为岐山县,唐武德年间及贞观年间,县治多次迁移并进行区域调整。

五代十国时,岐地仍属凤翔府。宋、金、元、明、清各朝,岐山县均属凤翔府或其相应行政区划。

民国时,岐山县先后隶属陕西省关中道、第九行政区。

1949年7月14日,岐山县解放,属陕甘宁边区宝鸡分区所辖。

此后历经宝鸡专区撤销、并入凤翔县、恢复县制等变迁,1980年起,岐山县隶属宝鸡市至今。

岐山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有周原遗址、凤雏遗址等众多文物点,出土了毛公鼎、大盂鼎等国之重宝和数万片甲骨文。

岐山历史建筑丰富,这里有周公庙、诸葛亮庙、太平寺塔等,这些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岐山名人辈出,周公旦在此制礼作乐,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中医始祖岐伯诞生于此,他与黄帝论医,着成《黄帝内经》。

周文王、周武王等周王室成员,在岐山开启了周王朝的辉煌历史。

出生地解码

侯晓院士出生于陕西省岐山县,出生地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传统。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侯晓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培养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为其日后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岐山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技艺,如青铜器制造等传统工艺,体现着古代精湛的制造技术和工匠精神。这种注重实践、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侯晓,使他在科研工作中也注重实践操作,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为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提供了内在动力。

岐山所处的关中地区,人民有着勤劳质朴、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在面对生活和自然的挑战时,当地人形成了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侯晓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也耳濡目染地继承了这种品质,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勇于攻克难关。

岐山县虽地处相对内陆,但一直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当地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

当地学校和老师的辛勤培养,为侯晓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使他能够在学业上不断进步,为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领域创造了条件。

岐山县历史上名人辈出,这些同乡的杰出成就,对侯晓起到了榜样作用,激励他以这些前辈为目标,努力奋斗,希望在自己的领域取得同样出色的成绩,为家乡增光添彩。

这种精神上的激励推动着他不断前进。

院士求学之路

1980年起,侯晓在西北工业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先后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于1984年、1987年、1990年毕业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