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明沉默了一下,嗓音沙哑道:“刘翰墨,老师实在是没有力气扶起你了,帮老师叫大家伙起来吧。”
刘翰墨愣了一下,看向老村长,老村长眉开眼笑挥了挥手,“大家伙起来吧,都回去吧,不能打扰恩公休息了。”很快他就带着村民们很快纷纷离开了。
刘翰墨连忙上前一同搀扶刘子明,“先生,我来搀您。”
刘子明摇了摇头,苦笑道:“翰墨啊,既然决定跟随我,那么老师有丑话要说在前头,无论你是过去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准则,但有两点老师希望你能答应。”
刘翰墨躬身道:“恭听先生教诲。”
刘子明伸出两根手指,缓声道:“往后做人,诚心待己,若是做官,宽以待民。”
刘翰墨重重点头,“先生教诲,学生必定铭记于心。”
刘子明欣慰一笑,将一封信从怀里取出来递给他,“等我们离开后,你再打开。”
“我想追随先生左右。”
刘子明叹气道:“你追随的不是我,是天下万民,你留在我身边只有危险重重,难道还要老师我保护你不成?”
他没有犹豫,撇头对着身边的绿衫女子轻声道:“小芷……我们走吧。”
童姑娘强忍着泪水泛滥,紧紧搀住的那只手臂不断颤抖。
书生刘翰墨恭敬地接过那封书信,望向这个年轻先生远去的背影,扑通一声跪下,朗声道:“学生刘翰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元庆元年,新皇即位。
在其统辖之下,南朝上下一心,励精图治,四海升平,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几乎凭借一国之力缔造了一个时代的昌盛之景。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元庆帝所器重的一位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昔年那位穷酸书生如今已然位极人臣,贵为一朝首辅。
但仍然铭记恩师在庚子九年对他的谆谆教诲,将百姓之事放在首位。
为人,当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