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国有国治,州有州治

北宋小厨师 南希北庆 2651 字 3个月前

高衙内正是因为他的狗屎运,在第一届选秀大会摘取了状元黄泽,直接让他的青天慈善基金会超过了李奇的慈善基金会,而且日进斗金,富得流油。

基于这第一届就取得空前的成功,这就造成一种连锁反应,太师学院已经深入民心了。

现在大家最期盼就是蔡京在江南搞的天才学院,即便是朝廷都非常重视,据传闻,这天才学院乃是蔡京命人从全国各地挑选出来的天赋极高的人,年龄不过六岁,男女皆有,三年一招,而且天才学院制度与太师学院也是极为不同,注重的是专业,只有固定的专业领域,没有固定的课程,所有的课程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量身订做的,以求将学生的天赋发挥到淋漓精致,像那些基本知识,都是课余时间学习的。

这听着都让人兴奋。很多商人已经跑去考察了,就连赵楷都派人前去打探消息,据说很多小孩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将来这第一届天才学院的选秀大会,一定会震撼全国。

当然,这价钱肯定是高的离谱,蔡京躺着数钱就行了。

宗泽听得满面愁绪,显得有些不开心,你这完全就是奔着赚钱去的啊!

李奇瞧在眼里,心里也明白宗泽的苦衷。作为一府知府,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城民个个都能明大义,识大体,呵呵一笑,道:“宗知府,太师学院是完全属于私人的,人家有人家的打算,如果想做到人人有书读,那应该是你这当知府该做的事情。”

宗泽老脸一红。道:“可我就那么一点点薪俸,哪里办的起学院。”

李奇呵呵道:“一旦开始收税了,你不就有钱了。”

宗泽道:“但那是朝廷的钱啊!”

李奇道:“难道宗知府把立法院给忘记了,立法院可是也掌管教育法的。只要百姓都认为这燕山府该有一所学院,那么立法院就肯定会通过的,一旦立法院立项了,那就成为了一种法制需要。这就好像每个州必须建立起一个府衙,是政治上的需要,因为没有府衙是不可行的。”

宗泽想了想。捋了捋胡须哈哈道:“老夫明白了。”

一行人在这里看了看就离开了。

宗泽突然道:“对了,枢密使,有件事宗某还得向你请教一二,朝廷不是打算在各州建立医院么,不知燕山府可也在其内。”

李奇点头道:“当然,各府都在其中。”

宗泽嗯了一声,又道:“当初辽国曾短暂的迁都燕山府,而后甄五臣又驻扎在燕山府,这些人都非常贪图享受,故此,这燕山府的府衙可是非常奢华,规模比起大名府的府衙都大出一倍有余。”

这甄五臣当初在这里可就是土皇帝,曾大兴土木,将这燕山府的府衙打造的跟皇宫一样。

李奇呵呵道:“难怪宗知府气色这么好,原来原因就在这里啊。”

“枢密使说笑了。”

宗泽尴尬的摆摆手,又道:“可是我们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所以我就在想,将这府衙隔开来,划出一部分地方用来建造医院,这样也能剩不少钱,毕竟房屋都是现成的,稍微改造一下就行了。”

“这倒是可行。”

李奇点点头,皱眉凝思一会儿,突然低声道:“这注意虽然不错,但是宗知府,你不能这样想。”

宗泽错愕道:“那应该如何?”

李奇奸笑道:“这府衙的扩建可是燕山府百姓耗尽心血完成的,应该是属于当地的财政,毕竟不是朝廷下命扩建的,而朝廷建造医院,那是属于朝廷的规划,如果就直接改造,那么等于燕山府无缘无故向朝廷缴纳了一笔款项,可这都是百姓的血汗钱呀,如果燕山府不缺钱,也就罢了,可问题是燕山府如今没有税收,财政肯定也不怎么样,当下正是用钱之际,宗知府何不等朝廷拨出款项来,将剩余的钱去建立学院。”

宗泽听得骇然不已,道:“这如何能行?这不是骗取朝廷的钱么?”

“话不能这么说。”

李奇轻咳一声,道:“原本这府衙应该是朝廷出钱建造,但是甄五臣等人扩建府衙,用的是当地的财政,耗费的是百姓的心血,这不是属于朝廷的,也不是朝廷规划的,所以这扩建的地方应该是属于地方上的,如果按照当初的政策,这地都应该归还给百姓,简单来说,就是你们燕山府拿着这块地卖给朝廷建造医院,套取现金,再去为百姓服务,这等于就是将地是归还百姓,完全符合当初的政策,就这地理位置,就这规模,其实算下来,朝廷还是赚了,这等于还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如果你直接送给朝廷,那等于就是朝廷大赚一笔,燕山府大亏。”

宗泽听得都傻了,这完全就不能理解啊。

李奇呵呵道:“宗知府,律法贵在严谨,但是制度贵在灵活,朝廷为什么屡屡改革,就是为了让制度变得更加灵活且规范,而不是更加死板,只要在原则以上的东西,都是可以灵活变通的。你想想看,这学院越多,培养的人才就越多,国家就会越好,算来算去,这一笔买卖,最终的大赢家还是国家。

而且,这钱转来转去,还是在我大宋,而且还用到了刀刃上,总比把钱用在那石头上合适吧,但是,这一套方案宗知府你还得通过你们的立法院,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都不是你我一句话就能决定的,如果你不通过立法院,说不定就有人弹劾你中饱私囊。”

宗泽心中陡然一亮,这道理很简单,一旦医院的款项拨下来后,他再以当地政府的名义向立法院提出将府衙改建医院,再将省出来的钱用去建立学院,立法院的立法司肯定会举手赞成,谁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上学,这也会在他的政绩上面记上一笔,于公于私,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大好事,不禁开心的哈哈一笑,道:“看来老夫真的是老了,跟不上趟了,枢密使这一番话,真是点醒了宗某啊。”(未完待续。。)

ps:五千字大章,求一张推荐票和一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