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惜宁交给洛娘子主理,不过隔几日去看看进程。
倒是开办义庄的事情,她颇费了一番思量。
小九子这走了一回江南,人看着腰板直了,也稳重了许多。
惜宁想把开设义庄的事情交给他和宋嬷嬷儿子宋大壮去办。
这两人都能干,可却不合适在成衣铺子里进出。
惜宁本想把刘喜去年给她买的三百亩庄子改建成义庄,可宋大壮说:
“东家,咱们这庄子全是京西上好良田,眼看着今年秋天就丰收。若是改了建义庄,不种粮食,实在太可惜了!”
惜宁当然知道这个年代,粮食有多重要,宋大壮说的有道理。
便另外拿出银子来,让宋大壮去买了一片山地,全是砂砾土地,没法种粮食,卖价倒也便宜。
惜宁让圈起来建义庄,先在山脚建一排屋舍,山上种些果树木材。
吴二舅觉得她这个主意很不错,主动把事情揽了过去。
“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办起来不容易。若仅仅做善举,不过是把人收进来,按月给银子,供些饮食罢了。但是你要让人家成材,得用,从收人这一步,就得有讲究。收什么样的人,孤儿还是拖家带口的?收进来如何安置,请什么先生?以什么标准来判断,此人是否得用?”
惜宁倒也琢磨过这些事情,不过她如今手里银子多,不在乎多养些人。
“孤儿当然收,拖家带口的也可以收,那片山地大,四百多亩吧?建个惜老馆,年老体衰的都送进去住着,不过是一日三餐四季衣裳罢了。青壮年送去种田种果树,养牲畜,甚至种花都可以,以后铺子里也可添些人作杂役,总之因才施用就是了。
十岁以下的,习武读书学算法学厨艺学制衣学刺绣都都可以,倒是那十几岁的比较麻烦,尽量别收。”
十几岁的,不好从头教,用起来又浪费人力。
所以最好是孤儿,或者三十岁以下青年夫妻带着几个十岁以下孩童。
吴二舅点头,自去拟了个章程。
小九子和宋大壮松了口气,姑娘说义庄,他俩实在眼前一抹黑,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刘总管则有些忐忑,去了一趟江南,买了十五个绣娘和一船货回来,怎么这吴姑娘倒偃旗息鼓,不急不躁地?
虽然十三爷没拿现银子出来入股,可跑江南一趟,可是一万多两银子撒出去了!
吴姑娘说成衣铺子明年三月开业,难道这几个月就干等着?
他一个月拿着十两银子的俸禄,闲待着不干事的话,心里怎么这么发虚呢?
惜宁看出来了,特意把刘总管叫到紫藤园,交代道:
“我想在京韵堂附近,三条街以内吧,买一栋临街的商铺,最好是三层楼,门面要宽,后面带个院子,年前买下来,赶在三月发布会前,修缮装饰,做云裳阁的门店。
另外还要收购布行与绣楼,你这几个月去街市上跑一跑,把这些事办好,便是立功了。”
刘总管心里总算踏实了,有活干就好,细细问了惜宁一些要求,自去街市寻访商铺布行绣楼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