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任何的思考,戴定回答道:“架构设计在技术上需要的东西你比我清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我想说的是,我完全明白,一个架构需要的不仅是人力,更需要的物力和财力。
其中的投入会是以亿计,甚至十几亿,几十亿,但请师兄相信,我不仅给的起,我也愿意给!
剑桥的ARM公司,初始才12人的团队,只是几年时间,不照样做出了ARM架构?
凭什么他们可以,我们中国人不行?
······
我之所以要做这个社团,并不是脑子发热,也不是想博人眼球,而是我真心想做!”
随着谈话的深入,宋伟平渐渐发觉戴定虽然对于芯片的认识有限,但他却被戴定对这件事的执着所打动!
只不过在他的内心深处,并相信戴定能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宋伟平觉得戴定并不是痴心妄想,但确实是无知者无畏!
不过冲着戴定的执着,宋伟平不仅帮他梳理了社团的技术路线,还给他介绍了自己大二的师弟舒若成。
经过一周的严格考核和筛选,在舒若成的帮助下,“芯华社”的初步班底算是建立了!
这支8人团队主要的目标是研究能替代英特尔的X86架构,这个架构被广泛应用在PC领域。
其中一人负责需求定义、两人研究功能实现、一人主抓结构设计和物理版图、最主要的逻辑综合一共有四人跟进。
其实这里每个环节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例如需求定义需要对市场和技术趋势有准确判断,功能实现需要满足芯片性能和功能要求等等。
至于结构设计和逻辑综合面临的挑战就更多了,仅仅凭借现有的八位在读本科生确实是难度巨大。
但好在戴定的社团是企业化运作,他从社会上也找来了几位“郁郁不得志”的工程师。
这团队被戴定被名为“芯华社一团”,研究的架构被叫做“田”。
戴定觉得这个“田”字不仅“形似”,寓意也很贴切,因为芯片架构就像天地一样,能种出各种各样的果实来。
然而作为面向手持端的ARM架构,戴定早就安排金文浩前往英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