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他身边有团模糊的光斑,应该是教学楼玻璃窗折射的夕阳。
在那片光晕里,曾飞舞着值日生扬起的粉笔灰,此刻却像一扇通向平行时空的虫洞。
恍惚间,徐嘉予听见早已拆除的旧校钟在耳膜深处震荡,震落了相框边缘积蓄二十五年的尘埃。
记忆中闪过一张张青涩稚嫩的脸颊,有个总被她嘲笑“哭包”的姑娘,只当了她半年的同桌就移民去了国外,她的课桌洞里还埋着没吃完的半包山楂片。
而正是因为她的离开,林墨琛才成了她的同桌。
自习课上他总用铅笔尾端轻敲桌角,三短一长,像某种密码。
她假装翻书,余光却瞥见他低头时睫毛在纸上投下的影子,直到某天她鼓起勇气,用橡皮擦在草稿本上画下一颗歪扭的星星,推过桌缝的刹那,他的指尖恰好停在星星边缘,两人突然盯着窗外的蝉鸣发呆,仿佛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能盖住擂鼓般的心跳。
暴雨突袭时,他把伞硬塞进她手里,自己扯着书包挡在头顶冲进雨幕,伞骨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伞柄上还缠着半截脱落的水笔标签。
第二天她明明还了伞,发现伞又被放到了她桌洞里,脱落的标签已经被重新粘好了,底下还多了一行小字。
“下次换我撑伞”。
墨迹被水渍洇开半晕,像她忽然发烫的脸颊。
还有初中前的暑假,他们一起坐在家里听林墨琛带来的一盒未署名的磁带。
B面第三首歌的26秒处有0.3秒的空白,林墨琛忽然红着脸关掉了录音机。
“磁带坏了,没什么好听的,我们还是出去玩吧!”
而后,十八岁那年准备踏上求学路的徐嘉予收拾行囊,擦旧式随身听的磁头,终于听见那段被掐灭的呼吸:“那天你睫毛上有片柳絮,我……”,
后半句永远卡在电流杂音里,像青春里所有欲言又止的黄昏。
记忆随心弦拨动泛起丝丝涟漪,那时的他们未必知道什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