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答应,说明苏轼,不爱护体恤百姓。之前一心为民的说辞,可能只是虚伪的口头之言。
答应了,求不来雨,名声肯定会受影响。
求来了雨,以后是不是只要干旱了,都让苏轼去求雨。那之后若是求不来,同样会遭到指责。
所以,只要这个计策一出,苏轼不管怎么做,最后都是错。
为了避过此事,畅然在张璪提出这个计策前,就让他病倒了。以后他的身体会变得虚弱,而且不会有子嗣。身体不好了,也能少生点事。
没有苏轼求雨,凤翔的雨也来了。畅然还人为的提前了一下。
雨过之后,苏轼请村民帮忙修建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喜雨亭。还做了文章《喜雨亭记》。
杨父的三年之祭要到了,杨氏母女前几天就回庆州去祭拜了。边境不安宁,苏轼让巢谷去护送她们。
离开前杨老夫人欲言又止,应该是想说,让小莲给苏轼做妾的事。
畅然可没主动给苏轼纳妾的想法,没和他谈论有关小莲做妾的话题。
剧中杨夫人给杨父祭奠后,没两天就去世了。死前,让小莲答应给苏轼为妾,还给王弗写了信。
畅然不想多生事端,在对方祭奠后,当晚就让她离世了,没来得及说临终遗言。还让小傀儡把她提前写的信处理了。
回来的人,就巢谷和小莲两人。这次没了带给畅然的信。
老而不死是为贼,明明是小莲想要做妾。因为杨老夫人的信,王弗不但得主动操持纳妾的事,还要劝小莲答应。好像是王弗理亏似的。
在自己这,就不要想这美事了。自己不提,希望小莲也维持她的人设,不要主动提做妾的事。
官户村一直帮苏轼的曹勇,王二两人被抓进了大牢。牢里还多了很多人犯。
苏轼问过张璪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摊派了从水路运粮,运木的徭役。他们都不懂水性,将粮船都翻在黄河里了。如今还不上官家的钱粮,才会被治罪。
知道原因后,苏轼很生气,觉得乡役制十分不公。他们都不懂水性,却被要求去水路运粮。国家之事强行摊派给个人,船翻了却要私人承担。
运粮运木的船翻了,于国家是损失,于个人是重罪。乡役制祸国殃民。
为了给大家一个说法,苏轼找到陈太守。
向其陈述,因乡役制使监狱人满为患。他深感乡役制弊害,求太守大人上书朝廷,奏陈其弊,请朝廷改革乡役制。
乡役制之害有目共睹,国家和百姓均受其害。他们作为朝廷命官责无旁贷。
陈太守自然不同意,还拿出韩琦押字的朝廷敕文。“苏轼未经朝廷许可私建村落,虽查明为公,不咎其罪。然罚俸半年,以儆天下妄行者。”
苏轼对于韩琦的循古蹈旧冥顽不化,十分气愤。想到祸害乡里的乡役制,决定上书韩琦,问问他到底赦不赦免那些百姓,改不改这乡役制。若不改,他辞官。
苏轼让巢谷把他给韩琦的上书,送到京城,让范镇大人帮忙转交,这样不会延迟。
幸好结果是好的。巢谷带回了,韩琦押字的敕令。朝廷批准了,改制乡役制,在凤翔试行募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