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策划

“父亲素来宠爱吴王。而且一旦就藩,若父亲驾崩,他只怕……”太子的声音戛然而止。

即使是在中书外省的公房,在裴皎然的地盘里,他亦不敢妄议天子寿数。

“臣明白殿下所忧。不过吴王已经成年,按制就藩,是理所应当。而陛下虽宠爱吴王,但也知道吴王如同贾公闾手中傀儡。为了将来不起纷争,吴王必须就藩。”裴皎然喝了口茶,沉声道:“一旦吴王就藩,他便失去了竞争力。”

按她的设想,吴王最好能够乖乖就藩。这样一来朝廷内政稳固,她便有余力抽出来协助武绫迦,将省估一事推行开来。如此左藏压力又能减轻不少,盈余亦能用于军费上。

但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即使魏帝要吴王就藩,只怕吴王就藩一事也不会那么容易。

“吴王是寒门的主心骨,贾公闾等人岂会让吴王轻易就藩。”太子无奈地笑了笑,“父皇近日越发嗜睡,所用药也比之前加重剂量。眼下李休璟不在长安。若有变,你我待如何?”

听着太子的话,裴皎然微微皱眉。这的确是眼下太子所面临,最致命的一点。太子能够倚仗的只有东宫十二率,但这一部分力量并不属于禁军,且人数有限。如果一旦政变,无法和左神策军相抗,仅能戍卫东宫。

历来宫廷政变,绝非话本里写的那般夸大其词,相反只要按照核心流程,入宫,掌握武库。接着控制禁军,在第一时间隔绝内外,控制皇帝,确保诏书的合法性,之后再由三省出诏,将自己所求公之于众,同时也将对手的行为定义为谋逆。这样才能保证皇权,平稳地过渡到自己手中。

即便如今李休璟只是一人表了态,但他的影响力足够,也能成为太子强有力的助力。但偏偏此人不在长安。可倘若此时吴王也不在长安呢?

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后,裴皎然遂开口道:“臣倒是有个主意。”

“你有何主意?”太子反问了句。

“吴王性子乖张,此前已和贾公闾之间有嫌隙。而吴王有贪功,以臣之见。何不如让吴王主动请旨前往剑南,宣慰神策军和剑南军,以彰天恩浩荡。”裴皎然面露笑意,“殿下以为如何呢?”

既然关键人物本就不在朝中,那么干脆让他继续不在朝中。政变的核心人物都不在,即使魏帝突然驾崩,贾公闾一党也不敢直接发动政变。若真发动政变,也可就近抽调神策军军镇的驻军镇压。

思绪在瞬间明朗起来,太子抚掌而笑,“裴卿真乃贤臣。此事你要多费心思,一定要拖延吴王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