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五零)样枪试射

枪支的问题倒还不是很大,关键是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帮助下,靠纯手工来制作精密度要求比较高的子弹,还是比较难的。

别看在后世的时候,子弹是个非常平常的东西,军工企业生产的批量非常的大,但是在不了解其中的技术、从零起步的人来说,研究如何制造这种底火雷汞还是有较大的难度的。

别看江小龙他们都是高技术型的人才,在他们碰到这种没学过基础技术问题的时候,一样要抓瞎,只能摸索着一步一步慢慢来。

光是在那薄薄的铜制弹壳的圆筒,和已经安装了底火雷汞的底部的融合这个问题上,就困扰了他们很长的时间。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询的情况下,他们硬是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终于攻克了这一难关。

在研制枪支的紧张工作的时候,江小龙每天都带着当天的《天京日报》来到工坊。闲暇时间他就坐在德智锻冶的老板房里,关注着时事动态。

报纸上每天都在头版上大肆猛拍皇上的马屁。第二版才开始有些新闻,主要是青龙帝国同西方九国列强的谈判进程以及花絮。

每天相关的报道都是在说,谈判正在友好平等的气氛中进行。各国政要的普遍反应也都是说,希望各方尽快协商并解决这个久拖未决的难题,达成大家一致同意的协议。但是每当说到谈判的进程的时候,每天的报道都是一样的——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虽然和谈的大方向上是早就定了的,但是双方在很多枝节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的争论。比如说战俘的管理和遣返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青龙帝国认为,管理和遣返这些战俘是需要费用的,不能白管这么长的时间,而且这笔费用不在战争赔款里面。

又比如说,青龙帝国缴获的物资、以及各参战国遗留在青龙帝国境内的物资的归属问题。由于参战的国家多,国内的形势又各不一样,所以他们也很难取得一致性的意见。

还有就是北洋海盗帝国的问题,他们虽然早早就宣布投降,退出了战争。但是他们在战争初期也是出了很大的力的,那么有些问题是不是也应该由他们一起来分担?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许多,谈判双方一直都在争吵不休。

当然,这些问题在报纸上是肯定看不到的,但是江小龙想象得到。两世为人的他见惯了国际上的这种旷日持久的争吵,以及媒体上的含糊其辞。很多的不为普通老百姓所知的细节,都隐藏在了为宣传所需要的媒体报道之中。

他在《天京日报》上还看到了另外一些比较重要的报道,比如青龙国的大规模裁军行动正在进行中,每天都有一部分军队被解散。报道说这些士兵们都已经被解甲归田,生活得非常幸福和安逸,而军队中的将领们不是被调往他处公干,就是被解职了。

其中的某一天,江小龙赫然在报纸上发现,自己的江家军也在解散之中。报道称:“这支被称为战无不胜的、具有极为浓重的传奇色彩的军队正在自然解体之中。他们中的大部分官兵目前已经或正在返回墨南省的老家。”

“虽然朝廷非常希望挽留这支英雄的部队,但是眼下似乎谁也不知道它的缔造者——那名充满神秘色彩的江大帅——现在正在忙着什么。”

“他似乎已经跟这支部队完全脱离了关系。江家军所有的将官们都在忙着各奔前程,而普通的士兵以及常年追随着他们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那些个工匠们,则早就纷纷打好了自己的包袱,义无反顾地离开了京北大营,开始各谋生路去了——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江家军的流散已经无法逆转……”

报道最后又提及了叶剑飞的部队,报纸上是这样说的:“曾经在忽而佳腾力挽狂澜,在长城防线上阻挡并最终全歼暴风帝国一部、马穆鲁克顽凶一部,又在赵梁大捷中重创敌军的赫赫有名的战将叶剑飞,其所部也自行解散了将近一半的兵力,这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嘘不已……”

“当然,我们也要看向更加积极的一面。军队的大规模解散,意味着和平与安定,意味着战争的远离。我们期待着国家正在逐步地走向繁荣和昌盛……”

江小龙不知道自己的属下们都去了哪里。他也不想回去再看看,因为这么做对于正在解散的这支部队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当最后终于成功地制作出了五枚亮晶晶的子弹的时候,整个德智锻冶工坊都在沸腾。

江小龙亲自带着德智锻冶几乎所有的人,还有张宝庆等人一起,坐着雇来的几辆马车,赶到了郊外一处荒无人烟的僻静野地里。

首发实弹试射是由李云聪自告奋勇来进行的。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工坊里的人还制作了一顶特制的铁质头盔,将试射者的脑袋完全包裹,只在眼睛那里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护目玻璃镜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前,江小龙还专门找到了蔡琰辉和司志阳两个人。这两个家伙现在已经在京城里面租赁好了相当不错的铺面,并开始正式的营业——他们是在江小龙第一次当众宣布解散江家军的时候,就成为第一批自行选择离开部队,并开始创业的任务之一——在他们拿到了皇上所赏赐的金币之后。

江小龙要求他们给这种试枪用的头盔加装防弹护目镜,结果他们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试制成功,并免费向德智锻冶提供了五份产品。

为普通民众提供的玻璃器皿在当时刚刚问世,在此之前大部分的玻璃器具都是装饰品,即使有少部分是生活用的器皿,也都是贵族才用得起的,其价格比水晶差不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