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戌如晋见赵武,声称:楚国新任令尹子木与自己交往不错;宋为公国,爵位尊贵;30年前的弭兵尽管是失败之作,但我们已有经验;弭兵是先大夫华元的遗愿;诸侯和睦是天下人翘首以盼的。赵武支持向戌,同意他充当中间人,并命其先前往楚国探探口风。众望所归弭兵,关乎国运的大事,赵武要拿到朝会上来与诸卿们一同商讨。
第二天,赵武召开国会,提出自己的主张。诸卿都在习惯性沉默,一言不发。这时,韩宣子首先站出来,力挺赵武:"战争:戕害百姓之凶手,消耗国力之蛀虫,诸侯之灾难。既然现在有人提出要停止战争,尽管难度不小,我们一定要答应。
我们不答应,楚国人就会答应,他们将会争得更多人的支持。若楚子以保卫和平为名,号召众多诸侯。晋国霸权难保!"魏献子能文能武,深表赞同;知盈与赵、韩交厚,亦不反对。尽管中行穆子、范献子等人对这个意见不是很赞同,但上卿已经发话,两位晚辈很知趣的继续沉默。
内阁会议顺利通过!向戌抵达楚国,面见楚康王与令尹子木,提出赵文子之意,楚康王听从子木,答应晋国的要求。
赵武派使臣往齐,递交弭兵之国书。齐景公年幼,执政崔武子觉得赵武过于天真,本着一丝争霸的野心和可能,便想拒绝,田文子苦口婆心的劝住崔杼,向使臣表示:"愿意追随大国脚步,拥护弭兵。"
晋国使臣入秦,秦景公很干脆就赞同了,并希望巩固秦晋之好。会聚宋国晋、楚、齐、秦一致通过,大局已定。接着赵武差遣向戌,照会二三流小国,告知众人:"新一期的弭兵之盟将在宋都隆重开幕!"前546年5月下旬,赵武在叔向的陪伴下先行来到宋国,宋平公在上卿司城乐喜的陪同下,领着右师华阅、左师向戌、司马仲江、司徒华臣、司寇乐遄隆重欢迎赵武一行!宋国的盛情相待令赵武雄心勃勃。
晋平公命知悼子前往宋国,协助赵武。正卿不辞劳苦率先亲到抵宋,彰显诚信;二卿一上大夫赴约,足显重视。不久,郑执政良霄,鲁司徒叔孙豹、齐次卿庆封及大夫田须无,卫上卿石悼子都如约而至,邾悼公、滕成公两位小国诸侯也来到宋都捧场。原晋国盟友尽皆汇集宋国。
楚国方面,令尹子木已抵达陈国,慎重起见,命子皙先到宋国确定同盟条款。而后,向戌入陈见子木。经过一番磋商,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晋、楚领导人在宋国都城会晤,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双方都在宋都西门外驻扎,为防晋、楚再生不快,乐喜要求双方不挖战壕,互表诚意。
赵武、屈建点头称是,只命手下士卒搭起篱墙扎营。这一夜,大家都彻夜难寐,毕竟睡在隔壁的是血战了近百年的世仇。荀盈半夜在营门口观望了会:楚营似乎有异动。知伯大惊,回报赵武:"楚营杀气腾腾,只怕是要见刀兵!"赵武镇定的回道:"不怕,楚人要是图谋不轨,我们就转向宋城,这里是宋国,他们能把我们怎么样?"
当晚双方都只是相互提防。第二晚,子木命楚军将士外穿软衣,内着甲胄,积极备战。伯州犁听说后立刻阻止子木:"会盟以诚信,您这是干什么?"子木故意调侃:"如果杀死赵孟、知伯、羊舌大夫,晋必伤元气,也不失为快事!"
伯州犁强烈反对:"我们会盟诸侯,诸侯盼望我们能守约,我们却失信于人。如果这样,我们还如何让诸侯归附?"子木说:"晋、楚争霸,不讲信义是常事。唯利是图而已,信义能有什么用?"
楚军的行动传到了赵武的耳朵里(伯州犁,伯宗之子),赵武问计于叔向。叔向很冷静:"按时会盟,没什么可怕的!其一:失信者,不足为惧;其二:子木英明,擅动干戈的可能性不大;其三:即便您牺牲了,韩子必为政。宁死不失信,楚必失诸侯。
如此晋国霸业就更稳固!为国而死,又有何不可?"赵武从其言,昂首阔步,与智盈、叔向一并前往西门结盟。晋楚争盟各国代表全部按时聚集于宋国,由乐喜、向戌两位东道主主持。晋楚双方首先设"方明",象征四方安定。其二,凿坑。司盟指挥挖一方坑,用以埋藏牺牲、盟书;坑的北壁再掏一龛,用来搁置玉币。
其三,执牛耳。杀牛宰马,并将牲牛的左耳割下,宋、鲁、卫、陈、郑、蔡等与盟者拿着牛耳。赵武、屈建共执牛耳。随后取牛血在玉敦里。当一切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过后,终于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歃血结盟。双方在过去两年坚持不懈的接触,也始终没有就此事达成一致,向戌、赵武、子木都不做了主,大家有意在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
弭兵之盟盟书明文规定:晋、楚并为霸主,双方都要先于其余诸侯歃血,但是两强谁先谁后,则让人犯难了!关乎国家荣誉,双方不可避免的起争执。赵武强调:"晋为传统霸主,凡会盟诸侯,晋国向来是第一个歃血!"子木针锋相对:"既然晋、楚相匹敌,如果一直都由晋国先,那岂不是说楚不如晋?晋楚轮流做霸主已为定式,凭什么说晋国是传统霸主?"晋、楚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这样僵持不下。看着赵武不愿做出让步,楚军蠢蠢欲动,摆出要向赵武等人拼命的态势。向戌站出来打圆场。为了不让和平希望破灭,赵武做出了让步:楚国先歃血。就这样,楚国得到了歃血的批准,大会得以继续进行。子木先一步走上前台歃血,次之为晋,然后是众多与会诸侯。
子木的小人得志、赵武的君子风度,形成鲜明对比。春秋士人认为子木与当年出尔反尔的楚成王如出一辙。例如鲁国的太史就记载:"晋赵武先盟,楚子木次之……子木背信之故!"伯州犁也指责子木:"人以诚信立于天地,今令尹背诚弃信。不出三年必亡!"
盟成偃武
晋、楚两国终携手,将盟书载于竹简。向戌作为东道主,宣读弭兵盟约:1、 晋楚为友邦,两国及麾下诸侯不得发动战争;2、 晋、楚并为霸主,地位相当。其余诸侯侍奉晋、楚要以相同的礼仪与标准,不分南北;3、 晋、楚皆有义务保护中、小诸侯的利益、财产、领土、人民;4、 除齐、秦,晋之从国必须朝聘于楚、楚之从国也必须朝聘于晋。宣读完毕,将盟书人手一份发给与会诸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