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姊箫放下手中的笔,目光落在了刘小科身上。这小子,个头不高,人却站得笔直,像棵小白杨似的,就是不知道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她微微挑眉,嘴角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你就是刘小科?” 岑姊箫的声音轻松平常,并没有那么的严肃,带着几分试探。
刘小科不卑不亢地抬起头,迎上岑姊箫的目光, “回院长,在下正是刘小科。”
“我听阿瑶说,对于此次的浮桥项目,你有些好的想法?” 岑姊箫走到桌边,随手拿起桌上的一卷图纸,缓缓展开。
“是的,院长。” 刘小科应道。
“你可知晓,此次浮桥项目的重要性?” 岑姊箫目光锐利地盯着刘小科,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
“学生明白。” 刘小科语气坚定,“但学生也能体会到院长的良苦用心,就是用朝廷的钱加院长的智慧和远见,为百姓谋福利。此次建造浮桥利大于弊,虽是用于东海祭祀大典,但它可以将裕洋江的两岸连通,形成两岸的便捷交通,方便平常百姓和商贾的工作,生活等出行,更能促进临康府的贸易往来。”
“哦?说得还蛮有道理。” 岑姊箫放下手中的图纸,心想,这年轻人情商不错,又有专业学识,值得培养。
“那你说说,这浮桥该如何建造?用什么材料?需要多长时间?”
刘小科早有准备,他从怀中掏出几张写有各种图画,标注,数字的纸张,恭敬地递到岑姊箫面前,“院长请过目,这是学生的构想和计算。”
岑姊箫接过图纸,仔细端详起来。 “哦?计算和论证?我就洗耳恭听了,如果可行,整个书院都将在此次行动,以你的提议为执行依据,完成这次的浮桥项目。”
刘小科他早听说过这位岑院长平易近人,思维跳跃,总喜欢另辟蹊径,对待学问却十分严谨。
刘小科指着图纸,条理清晰地解释道:“院长请看,传统的浮桥在清风渡这种水流湍急的地方根本无法立足,而石桥的建造周期又太长,耗费人力物力巨大。学生构思的这座浮桥,以坚韧的树干为基……”
“哦?树干?什么树干,要多粗?”岑院长突然打断了刘小科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