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不需要再放诱饵

姜漠可为仁君,但不足以为乱世英主。

但相比起姜泰来,至少有姜雄鹰这亲爹,还有个足称明智的生母,对于冉氏部而言,佐助姜漠原本是投入最低收益最高的政治投资。

冉王妃想起当初无论她怎么劝阻,姜漠都不改出使东豫的决心,如今终于知道了答案,她相信姜漠是听信了姜高帆的谗言,认定先使东豫,才能保全自身,能够置身于最安全的处境,坐等“拨乱反正”,待一切风平浪静后,毫发无损的回来继承宝位,冉王妃说不清现在自己的复杂心情。

“殿下之所以听信姜高帆的话,不仅仅是为了自保,他先脱身乱局,姜泰就不会擅动王府众人。”冉朱孤知道自己的女儿,其实自幼便崇尚英雄气概,可世事往往就存在许多诡变,镇原王不具豪迈之气,有时还颇显优柔寡断,甚至于若非失位之后,实在难保文太妃及妻儿周全,镇原王甚至愿意自我放逐,从此逍遥于昆仑虚,可姜泰不会重蹈“纵虎归山”的覆辙,正如太尊最终还是落得过死于非命的下场,镇原王若不绝地反击,待姜泰坐稳了权位,必然会将其一脉斩草除根。

冉王妃长吸一口气。

“我们不必通知兄长,待兄长见到殿下,殿下会告诉兄长他暂时不会回国,是殿下的决议,兄长不会勉强。”

冉朱孤点着头,姜漠不是个刚愎自用的主君,可冉氏部从无把控主君的想法,而且事已至此,其实姜漠是否延后回国已经于大局无关了。

冉王妃的情绪忽然又激动起来:“殿下居然配合姜高帆行计,企图利用北赵兵讨我朝的机会行政变,夺回权位,他难道没有意识到姜高帆这奸诈之徒,是打算挑拨我朝部族自相残杀么?!”

“我们的自相残杀,又岂是因为外人的挑拨离间?”冉朱孤也长叹一声:“从姜泰谋逆始,就难避免内争了,殿下要求存,务必夺回权位,就算没有外敌入侵,咱们一方也务必会趁姜泰权位未稳时集合众部兵力与姜泰及其党徒一决生死。

我之前的计划,是先示好北赵,先获北赵支持,而付出的代价就是辅佐殿下登位后,立即起兵南伐,攻夺巴蜀,助益北赵攻占荆襄,可这个计划,于我朝的国力和军力同样会有极大耗损。”

“父亲,如果守不住潼关……”

“守潼关,我还有此自信。”冉朱孤抬眸,眼里光芒明亮:“只要先拿下京都,逼退姜泰卫部,如姜白基等人就不可能再顽抗,我还有计策限制北赵的援军。”

但他担心的是姜高帆,他才不会信姜高帆为了更多利益会卖姜泰此主,投姜漠之荣的鬼话,诚然,权场中人必以利益为驱动,可姜高帆转投姜漠的利益势必会大打折扣,除非……姜高帆另有真主!

“没有不付代价的胜利,我得知道我们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这事你不必管了,我会直接和姜高帆交手。”

冉朱孤眼里的姜高帆,虽然有汉人的血统,但跟北赵的巩祥禄并没有区别,他们不会心向东豫,他们在意的仅是自己的荣华富贵,生逢乱世正是他们的幸运,如果没有乱世,在大豫的一统江山,他们永远卑微如蝼蚁。

在他们眼里,没有胡汉之分,人与人之间,永恒不变的就是尊卑贵贱。

姜高帆的行为就显得异常古怪了。

冉朱孤有不少和姜高帆私聊的机会,只不过从前他不如何情愿和姜高帆私聊而已,现在情况却是有所差别了,冉朱孤不追究太尊的死因,就是为了保住文太妃和姜漠,姜漠还没有回国,冉朱孤和姜泰的心腹有所来往就成为理所当然,而在一切心腹之中,姜高帆不失为最合适的人选。

姜高帆没有兵权,他所有的权势,都必须仰仗姜高帆的赐予。

支持一个被放逐的主君行谋逆之事,必须是有脑袋做为担保的风险投资,这样的人不会没有胆识,当取得成功后,当然也不会那么易于背叛,重新再进行一回风险投资。

姜高帆对姜泰而言也许重要。

可对姜漠而言,其实无足重轻。

因此冉朱孤不会相信姜高帆转投姜漠,是因为欲壑难填的鬼话。

聪明人都应该知道,每当背主一次,获得的信任就越浅薄,既然姜泰都不会给姜高帆兵权,再投一主,结果必然每况愈下,直到……兔死狗烹。

冉朱孤至少觉得姜高帆是一个聪明人。

镇原王留下的书信中写明,大尚臣意图的是联络心宿君,配合这次夺位行动。

对于传说之中东豫那位用兵如神的四皇子,绣腰司还没有那么大能力摸清虚实,冉朱孤不免也有些怀疑心宿君是否为司空通特意“栽培”出来管持禁军的皇子——东豫的皇子虽然也会自幼学习弓马骑射,但识得骑射,并不等同习谙兵法战术,像羌族本以游牧为生,羌族的儿郎走得稳路时就骑得稳马,多数十岁之龄就能拉弓射箭,可哪怕以骁勇为名的冉氏部,纵然也出过不少未满弱冠之岁就能征战沙场的少年英杰,但也不可能担当统率十万大军的主将,就更不提指挥布署战局了。

因此冉朱孤才猜测,东豫力克北赵的那场战役,虽然说表面上是由司空月狐这个皇子作为主将,其实真正应当归功于上蔡梁这样的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