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4章:火拼!大宋朝是赵家的,临朐县是我朱家的

朱经业一眼就看到了前院中间的朱太公一群人以及后面的苏良。

朱太公看到朱经业后,不由得大喊道:“儿啊,快救为父!”

朱经业大手一挥。

当即便有二十多名手持弓弩的黑衣士兵走了进去。

紧接着。

朱经业、耿昆、赵友和与后面的士兵衙役也一起走进了大院内。

待众人进院后。

朱经业发现自己的人数占据着绝对优势,当即高声道:“关门!”

朱经业先拿出腰间的弓弩,然后看向苏良。

“如果我没猜错,你就是那个砍头御史苏良苏景明吧!”

苏良见对方猜出了他的身份,也并未意外,毕竟很多人都知晓他正在京东东路巡视。

苏良缓缓站起身来。

“既然知晓我是苏良,那还不速速放下武器,你应知晓与我作对的下场,济南府的知府谢永卿和通判周鼎,应该在这个月底就要被处以极刑了!”

“哼!”

朱经业冷哼一声。

“苏良,你莫拿济南府的事情吓我,这里是临朐县,不是别的地方,这个地方,拳头就是一切,我听过你的故事,可惜,你没有听过我的故事,今夜,你要死在这里了!”

听到朱经业的话语。

苏良便知一场战斗不可避免。

他看向朱经业后面的黑衣士兵和衙役们。

“后面的士兵衙役们,你们应该听过我苏良的名号,与我作对的下场,你们也必然非常清楚。”“我相信,你们只是跟错了人,此时放下兵器,可以轻惩,若迷途不改,你们将失去性命,想一想你们的父母妻儿……”

“够了!够了!”

苏良正说着,突然被朱经业打断了。

“我还以为你这个朝廷最牛台谏官有多了不起,劝我的兵投降,还是老一套!”

“你以为他们会听你的吗?我给了他们钱,我能让他们的父母晚年无忧,你可以吗?朝廷可以吗?”

“尔等当兵,为了钱就不要命了吗?”

这是苏良最后一句规劝。

若这些人依旧不愿放下武器,那苏良只好不客气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宋朝是赵家的,但临朐县是我们父子的,苏良,你千不该万不该发现了我的秘密!”

“吾儿好样的!”朱太公高声道。

苏良看向耿昆与赵友和。

“你们两个应该就是临朐县的知县和县丞吧,听到有人说出这样的话语,你们竟然低头不语,真是窝囊,枉读了圣贤书,一点骨气都没有了!”

耿昆忍不住反驳道:“苏良,你吓不到我们的。骨气有何用,我们要活命。你以为你在朝堂上争斗中屡占上风,就能凭着一张嘴说服所有人吗?你根本不懂我们这些县官的想法,我们这里,没有律法,没有规矩,只有利益!”

听到此话。

苏良觉得再与他们讲话已没有任何意义。

“动手吧!”苏良大手一挥,朝着后面退去。

就在朱经业等人都纷纷拿起弓弩,准备朝着苏良的身边人射击时。

火器声响了。

砰!砰!砰!

一枪一个,每一枪都正中胸膛。

这一批风火枪,火药甚足。

站在最前面的持弩黑衣人,胸口爆裂,直接炸出了一个茶杯大小的血洞。

深红色的血液,汩汩流淌。

砰!砰!砰!

眨眼间,这些持弩黑衣人便倒下去了二十多个。

这一刻。

耿昆与赵友和一下子瘫坐在地上,裤裆全湿了。

他们压根没有见过这等场面。

朱太公也是傻在远处。

朱经业最先反应过来,他举着手中弓弩,道:“别怕,射击!射击!咱们人多。”

在朱经业举着弓弩指向前方的苏良时,一道枪声响起。

“砰!”

一击击中朱经业持弩的右手手腕。

砰!砰!砰!

紧接着,又有三把风火枪同时开火,击中的全是他的手腕。

“啊!”

随着朱经业的一道痛吼声,其手腕以下的右手血肉模糊,掉落在地上。

朱经业抱着右臂,在地上来回打滚,渐渐痛晕了过去。

“还不投降吗?”孙胜高声道。

此话一响。

后面的士兵衙役们纷纷扔下武器,然后双手抱头,蹲在了地上。

这场战斗,仅仅持续了不到半刻钟。

很快。

苏良的护卫们将所有的武器都堆放在了一起。

这时。

临朐县知县耿昆突然坐起身,然后跪在地上。

“苏御史,我……我是受小人蒙蔽,受到了威胁,我……我不想害你,我……我真的不想害你,我是被骗的,我不想被罢官,我不想死!”耿昆一边说,一边朝着地上磕头。

磕头声砰砰作响,脑袋很快便鲜血直流。

但他不敢停。

如果苏良不原谅他,他不仅是仕途全无,连命都没有了。

苏良没有理会他,朝着一旁的孙胜道:“立即向新任的济南府知府传信,告知此事,令他派人接管临朐县,另外再派人接管镇海军虎威指挥营,一查到底,该杀就杀,绝不姑息!”

接下来的一些细节,苏良就交给京东东路的地方主官了。

他相信孙汴的能力。

“属下遵命!”孙胜拱手道。

苏良看到大宋的县城竟是这种生态,心中自然是难受的。

甚至产生一种无力感。

越是底层,越难讲法令和道理,做事越野蛮霸道。

其他地方一定也存在着类似朱太公父子这样的人,拥有了特权,便为自己所用,如同一个土皇帝,也有像耿昆与赵友和这种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窝囊官员。

“打击贪官污吏,恶绅霸权,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也不是十年八载的事情,而是要一直打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苏良喃喃道。

这一刻。

苏良也意识到全宋变法成功的标志。

不是所有的变法策略完全落地且执行地很好。

而是大宋能一直保持这种良性的运转,即使遭到破坏,也能迅速靠着监察机制迅速痊愈。

依靠苏良等一众台谏官之力,太小,必须依托更多官员的力量。

到那时,才是真正的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