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决意北伐

“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天子备战征辽,而军队消耗向来甚巨,朝廷准备募兵二十万,需要的各种兵甲物资、粮食军饷难以计数。尤其是当下,你也知朝廷在王安石的主导下实行变法,引起河北路乱民......

总之,局势不安哪,我听闻盐、酒、茶、粮食都要涨价了,还有王珪建言天子,打算推出熙宁“当十”的大钱,这倒也附和王安石提出的‘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的说法,于是变法派监察军队后勤物资的提议就出来了。”

张辰暗暗叹息,如今大宋正在变法,时代的改革浪潮对于经济体制和百姓生活的冲击本就巨大,而盐、酒、茶、粮食是基础物资,它们涨价,其他物价必然会全面上涨,百姓以后的生计必定更加艰难。

变法派提出监察军队物资的建议倒是有可取之处,可王珪出的又是什么馊主意,居然还要推出熙宁年间的”当十”大钱,他知道仁宗朝曾推出过“当五”钱,这种不管不顾直接筑造货币的粗暴手段,往往是掠夺民财最直接的方式。

“让御史台监军后勤物资,已经明确了吗?”

“御史台参与肯定明确,否则今天怎么会让侍御史也列席大朝,不过听说枢密院和兵部也要求参与,但没有最后定下来。”

就在这时,大庆殿上的景阳钟敲响了,文武百官纷纷站队,张辰早发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官员们可以对照自己的官阶站队。

张辰找到了六品官阶线,已经是队伍的最后了,今日只增加了六名侍御史,除了张辰外,其余五名侍御史已经早早站在位子上,张辰不好意思和同僚争位,他只得站到最后,俨然成了整个早朝的最后一名。

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

王安石当之无愧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首相陈升之,第三是执政王珪,而武官排名第一照例是掌枢密院事吕公弼,第二应该是枢密副使石方凛,但如今石方凛挂帅出征不在东京城,于是拥有太子少保头衔的曹仪便排位武官第二,不过武官数量偏少,只有文官人数的一半不到。

而张辰不知道的是,文官队伍中还掺杂着一人,便是前番被削爵圈禁的清河侯赵世恩,昨日他突然接到天子诏令,由于他曾经参与过剿匪战事,故而许他参议今日朝会。

文武两列队伍无声无息地向台阶上走去,在台阶两边各站着两名殿中侍御史,他们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所有官员,但凡官员有仪表不全、不整或者不守朝规,诸如迟到、喧哗、随意站队等等情况,他们都会记录下来作为弹劾依据。

大宋的皇宫比起隋唐而言,气势还是差得太远,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宫阙都不甚宏伟,大庆殿作为大宋皇宫主殿,无论进深、高度都远远无法与隋唐皇宫主殿大兴殿和含元殿相比,张辰已经无法站在最后,队伍只能分成几排,最终张辰站在第三排的末尾。

大殿上方挂满了灯笼,将大殿照如白昼,殿内十分安静,只片刻,有侍卫高喝:“天子驾到!”

随即乐声响起,在悠扬的乐声中,只见天子赵顼在宫娥和侍卫的护卫下从丹陛侧面走了进来。

赵顼在龙椅上缓缓端坐下,目光威严地看了众臣一眼,众臣一起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赵顼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摆了摆手:“诸卿平身!”

众人平身,大殿内鸦雀无声,赵顼缓缓道:“今天是临时朝会,朕请各位大臣前来,是要商议重大事件。”

赵顼语速很慢,声音虽然不大,但大殿前部都能听见,虽然大殿外侧难以听见,但张辰耳聪目明,他站在最后也能隐隐听见赵顼的声音。

“自大宋立国,收回燕云十六州便是一直是我大宋国策,虽经各位先帝、大臣以及千千万万将士的不懈努力,始终未能收复我汉家失地,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异族侵占。

而今时局剧变,西贼战败自顾不暇,辽人伪帝暴虐无道,北地民不聊生,可谓气数已尽。正是我们收回燕云十六州的良机,年初我们已和西贼停战,西贼业已臣服于我大宋,西线威胁解除,那么我们便可集中兵力北伐,此事朕已考虑了,能否在我们身上实现先祖伟业,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勇气走出这一步......”

张辰险些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曾想今日临时朝会竟然是讨论北伐?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宋神宗的死对头可一直是西夏,哪里真对辽国动过手?

莫非是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横空扑棱了几下翅膀,导致年初西夏大败,宋神宗真起了北伐的念头了?而且看这架势,名义上虽是讨论,但实际上赵顼应该是心意已定,最多只有方案甲和方案乙的区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