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灵感【血】

9月末,《京城文艺》迎来巨大转变。

不仅是刊物名称变化,由《京城文艺》变为了《京城文学》。刊物的主要负责人也发生了变化,原本负责人杨沫调走,继任负责人是王濛。

章德宁心情那叫个复杂。

当初就是她编辑刊发了王濛的作品,也编辑刊发了江弦的,现在他俩一个是主要负责人,一个是编委,都是她的领导。

她来找了一趟江弦,和他说明来意。

“我给你送稿酬单。”

此前给江弦出版的《1978-1980江弦短篇集选》已经发行了三个月,作品集首印三十万册,上市一个月后卖光,之后便是继续加印、加印。

这倒是出乎江弦的预料。

“《人民文学》那边的评选集也选录入了我这几篇,我还以为会对这册作品集的销量造成影响。”

章德宁想了想,“那边的全国优秀评选集,一来定价比较贵,二来文章由多位作家组成,销量取决于你们的共同影响力,当然不会对你个人的作品集造成多大冲击。”

顿了顿,她继续讲说:截止到目前,《1978-1980江弦短篇集选》单行本的总印量已经突破了百万,达到了一百三十万册的惊人数字。

《京城文学》没有提前预支付过江弦印数稿酬,所以这次是将发行三个月的一百三十万册单行本印数稿酬悉数支付给他。

作品集的基础稿酬是一千八百块,印数稿酬是按照万册2%来算。

章德宁递来一张稿费单,江弦瞥了一眼,上面明晃晃的数字闪的人眼花。

4802块。

嚯。

这可不是仨瓜俩枣了,绝对算是一笔大数目了,算是江弦写作生涯迄今为止收到最大的几笔稿酬,有这四千八百块,江弦又能跻身进四个万元户的行列里去。

“印数稿酬就是香啊!”江弦忍不住感慨。

作品的销量和作家收入一挂钩,的确是能刺激作家们的积极性,不过要是能换成版税,那钱来的恐怕会更多。

“这四千八可不全是伱的。”

章德宁在一旁提醒:“现在这不是个税开征了么?你这收入水平,算是税率表里头收入额3001-6000的第4级了,得扣除20%呢。”

江弦再一算,4800这么一扣,超过3000的部分扣20%,超过1500的扣10%这么算下来,得纳入将近600块,这么下来,4800就只剩个4200块左右了。

这真是又爽又心疼。

爽的是自己收入的级别。

这会儿征收的起点算是非常高了,月收入800元以上才纳入征税范围,这会儿工人一个月工资六七十,可以说国内99%的人都不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之内。

等于说,江弦的月收入击败了全国百分之99%的用户。

缴个税的人没那么多,哪怕在后世,征收点5000元/月,全国也只有大概七千万人需要缴纳个税。

当然了,缴这么多,他肯定心疼。

章德宁看出他的小心思,悄摸给他支了一招。

“你不是已经结婚了么,以后投稿的时候,你就署上你和你爱人俩人的名字,相当于你们联合创作,到时候发稿酬的时候,两个作者一人一半,这不就.”

好家伙!

江弦吓了一跳,快速的看了眼四周。

“德宁老师,乱出什么馊主意啊。”

心疼归心疼,纳税是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他可不敢在这上面抖机灵。

收好稿酬单,章德宁又从包里取出一小份手稿,江弦接过来扫了一眼:

“午餐半小时,史铁生。”

“这是铁生同志的手稿?”

“不是。”

章德宁摇摇头,“铁生同志的稿子习惯写在一个硬皮笔记本上,这是我从他那个笔记本上抄写下来的。”

江弦简单的读了一遍,这是一部很短的短篇,几分钟就能读完。

主人公是车间里一个瘫痪的小伙子,应该就是史铁生自己,因为他这会儿就在街道工厂做工。

讲的很简单,在车间吃午饭的时候,有人说老家有个傻丫头被一辆“尊贵”的轿车撞死了,赔了一千块。

于是其他人也开始幻想让那车撞上一次,撞完以后给自己找个正式工作、或是到车主家做保姆、或是涨工资、或是把知青儿子转回来.

这文章让江弦想起后世沸沸扬扬的撕葱打人那事,打了对方一顿,最后撕葱赔了两百万和解,于是有不少人的新年愿望是:在新的一年里被撕葱打上一顿。

他把稿子放回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