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落观昼夜不停,火塘炭木渐渐成灰。
太史鸢作为儒家撰笔史书的血脉,自有一股书雅的气质,或许是顾余生这些年练剑修行之余,亦有耕读的缘故,身上自有儒剑仙的特质,使得太史鸢打开话匣子后,一直作为时间历史的讲述者。
“……昔日我太史一族为保大世之事不被遗漏不被诛连,将族中之人隐姓埋名,男为走卒,女为艺伎,混迹于市井或藏于高庙,这样虽然保住了血脉,然而随着岁月变迁,族内许多兄弟姐妹皆失散流亡于江湖了,说起来,十五先生之名,早在七八年前便已为族内所知,更有两位姐妹受十五先生恩惠,才不至于早年殁于红尘。”太史鸢以手按琴,奏出一曲《送君远》,曲音悠悠,如泣如诉。
手握酒灵葫芦的顾余生听见太史鸢之言,又从那婉转的琴音之中找回一些过往的记忆:当年他自中州初行大荒,于中州边境的烟花之地放浪形骸,无意中救下两名身世凄苦的红楼琴女,那两名琴女曾追随自己一路西行,后来又在中州第二次重逢,此生再无缘分相见,未曾想,昔日的善意之举,竟在异乡开出了花。
“原来当年的两位姐姐,竟是姑娘的族人。”
顾余生畅饮一杯,只觉天地之广阔,人生之奇妙无过于如此,早年他受父亲熏陶,恪守内心的良善,多年来受尽世人误会,强者冷落,却在流浪异乡时,成为慰藉内心的一剂良方。
黄黄的烛光下,太史鸢却是叹息一声:“说起来,我那两位姐姐在红尘染缸里形形色色,内心却是冰清之人,自与公子相识后,情愫渐生,曾西随天涯而求不得,爱不得,如今依旧在小玄界的红尘里翻滚,日夜供奉公子的画像以慰平生,若有朝一日公子回小玄界,还请待我向两位姐姐问好。”
顾余生匪心不可移,于此时沉默良久,只是淡淡点头道:“一定。”
窗外雨渐渐停歇,东方泛起鱼肚,太史鸢似也有了几分倦意,她隔桌看向少年清晰的棱角,目光有些呆滞,好奇道:“我与公子交谈一宿,未闻公子提及自身与莫姑娘的点点滴滴,实为遗憾。”
顾余生将目光看向窗外,淡然回应道:“情不知所起,更不知从何而起,太史姑娘还请原谅,比起这个,太史姑娘莫如谈一谈你们的家事,为何会遭逢劫难,流落此间?”
“我太史家掌握了大世太多的秘密,即便俗世王朝更替一次,我们太史家就会遭遇一次劫难,若提及我自身流亡之故,皆因当年我太爷爷欲将大世之中的数十万卷藏书置于安全之地,最后却因卷入佛宗和道宗的纷争而丢失了那一份显兆秘藏,万卷藏书遗失于镜域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