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时户部尚书走马观灯一般换人,实权掌握在如胡庆绪等正任侍郎手里,上疏被暗中扣留。
高拱接任户部,无意间查阅到徐养正的报告,视为人才,胡庆绪一倒台,他马上把徐养正调往京城户部,任侍郎,依为助手,这次又被派来一并巡查两淮盐政。
徐养正深谙两淮盐政的弊端,也知道这是自己的一次大好机会。要是做好了,能入高拱法眼,成为他的心腹。
徐养正对于揭露两淮盐政的弊端,信心十足。
海瑞出马,谁的面子都不会买,肯定地往死里查。
这世上任何账目都经不过认真查。
徐养正担心的是,弊端查出来了,怎么善后。
他就在南京为官,知道扬州那群盐商的背景和手段。他们富甲天下,又手眼通天。
有人说这些盐商跟南京城那些勋贵和官员们关系密切。但徐养正知道,不仅如此。
那群盐商跟京城里的勋贵外戚们,也有很深的关系。他们大把的银子往外掏,满天下没有交不到的朋友。
徐养正还知道,这群盐商中,有暗地里掌握大批盐枭的,有阴蓄死士的,有跟漕军关系密切的。
一旦查到他们要害处,家破人亡之际,这些盐商肯定会翻脸,如何弹压善后?
压力就全给到漕运总督王一鹗。
想到这位同僚,徐养正心里忍不住生出嫉妒。
十八岁的进士,被选到福建为县官,恰巧遇到倭寇犯境,然后噼里啪啦打了起来,打了十几年仗,居然三十四岁成了领兵部侍郎衔总督漕运,正三品官阶。
自己三十四岁在干什么?
还在云贵跟那些苗人打交道啊。
徐养正担心,王一鹗能不能镇得住场子!
虽然他在福建、江西剿贼十几年,称得上能臣干吏,可是山贼和盐商有巨大区别。
山贼杀了就杀了,首级还不如倭寇和北虏值钱。
但是每一个盐商背后,连着数十个高官显贵,不要说,抓他们都要有足够的勇气。
患失患得中,三顶官轿在漕运总督衙门的轿房里停下,徐养正钻出轿子,跟着海瑞,在王一鹗的引领下,很快来到前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