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彝说:“陛下靠武功平定海内,文德怎可与之相比。”
太宗答:“平乱靠武,守成用文。文武之道,因时而宜。卿说文不如武,有些过了!”封德彝叩首谢罪。
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年少时喜好弓矢,曾得到数张好弓,自认为天下没有更好的了。最近朕将它们拿给制作弓矢的匠师看,匠师说这些都不好。朕问原因,他说做弓所需木材条理不直,劲道虽大精度不佳,朕这才醒悟是当初眼光不准。朕靠弓矢平定天下,对它们的认识都存有偏差,更何况面对天下事务,怎么可能样样精通!”
于是诏令京城五品以上官员轮流在中书省值班,经常召见他们,询问了解民间疾苦和为政得失。
太宗对公卿说:“当年大禹凿山治水,没人说他坏话,因他与民同利;秦始皇大兴土木,引来天下大乱,因他损民利己。追求安逸享受是人的本性,如果任由放纵,危亡就会来临。朕原想筑造一座宫殿,材料都已备齐,忆起秦朝灭亡的教训立即停止下来。王公以下官员,都要深刻领悟朕的心意。”
于是,太宗在位二十余年,举国风俗质朴,国家、百姓都很富裕。
【05】民为重,君王为轻
小主,
太宗对侍臣说:“君王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盘剥民众事奉君王,如同割掉身上的肉充饥,肚子饱了人也没了,君王富了国却亡了!君王的忧患从来不是出自外部,而是源于自身。
欲望过多耗资势必巨大,耗资巨大百姓势必凋敝,百姓凋敝国家势必危亡,国家危亡君王势必命丧。朕时常反省自己,从不敢稍有放纵。”
刚建国时,太祖李渊想依靠宗族镇守天下,因此从李渊曾祖一脉的兄弟开始起算,其后代子嗣不论年龄大小一律封王,光亲王就有数十人。
太宗即位后对这一做法很不以为然,曾从容询问群臣:“这样大封宗族,对国家有利吗?”
封德彝答:“隋朝时只有皇子及皇上的亲兄弟才可封王,其余宗族除非立有大功,一般不封。高祖照顾宗族情谊大封宗室,从两汉以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他们爵位既高,所定待遇也不会低,这恐怕不是天下至公的做法。”
太宗颔首道:“你说得对!朕做天子是来抚育百姓的,怎可劳烦百姓豢养自家呢!”于是诏令宗室郡王除立有大功的,一律降为县公。
太宗与群臣讨论匪患治理,有人说应使用严刑重法加以禁止,太宗哂笑说:“百姓做盗匪,是因为赋税繁重、官吏贪污,实在活不下去才不得已而为。朕要你们克勤克俭,轻徭薄赋,选用廉洁干事的官员造福一方。百姓吃饱穿暖了,谁还会去当盗匪,哪还用得上什么重法。”于是数年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
【06】及时敲打臣子
对一些位高权重的高官,太宗时常敲打他们,以防他们有所懈怠。
裴寂是高祖李渊的布衣之交,高祖在位时与其关系亲近。刘武周、宋金刚攻陷晋阳,裴寂请缨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李渊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予以慰抚。他还仗恃宠信,进献谗言害死了开国功臣刘文静。
对于这样的人,太宗并没有一撤了之,而是出言提醒,告诫他说:“朕对于谈及国事政务的重要奏折,都将它们贴在墙壁上反复阅读,经常思考到夜深才就寝。你们也应恪尽职守,符合朕的意图。”
太宗让宰相封德彝荐举贤良,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推荐上来。太宗质问原因,他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至今仍未遇到人才!”
太宗不满的说:“君子用人取其所长,是你自己不能辨识英才,又怎能埋怨这世上没有人才。”封德彝羞惭告退。
太宗长年征伐,养成了遇事果决、不怒自威的气质。前来禀事的臣子,往往因畏惧而举止失措。太宗得知这一情形,努力让自己保持微笑与臣子交谈,希望他们可以畅所欲言。
太宗曾对公卿大臣说:“人们若想看清自己容颜,就需照镜子;君王若想知道自身过错,必须靠诤臣。如果君王自以为是,臣子阿谀奉承,君王失去国家,臣子又岂能保全!虞世基等人谄谀隋炀帝以求富贵,炀帝遭弑,他们也一并被杀。你等应以此为戒,朝政如有得失,切勿闭口不言。”
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设置中书省、门下省的本意是相互监督制衡,防止决策失误、有令不行。中书省颁诏出现差池,门下省应立即纠正。”
“人的观点各有不同,与其争长论短,不如以符合实际为前提,放弃错误观点听从正确意见,这又有什么损失!最近朝中有的固执己见,与人争论成仇;有的怕得罪人,明知不对也闭口不言。照顾一个人的脸面,却不顾及亿兆民众的忧患,这是亡国败家的做法。”
“隋炀帝时,内外官员专以听话顺从为能事,人人觉得自己聪明,可以逃避灾祸。谁知天下大乱,家国两亡,即便有人侥幸得生,也会遭后世讥笑,留下佞臣骂名遗臭万年。你们应存公心、袪私念,千万不可再重复前朝过错!”
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有个西域商人得到一颗宝珠,因担心遭人觊觎,竟用刀剖开皮肉将宝珠藏起,有这事吗?”
侍臣答:“确有此事。”
太宗说:“人们都在嘲笑他爱宝珠胜过爱自己,其实官吏因受贿而犯法,帝王因纵欲而亡国,又与这位可笑的西域商人有什么区别。”
魏徵接话道:“当年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人忘性极大,搬家竟然忘了带妻子’。”孔子答‘还有更过分的,桀纣连自己都忘了。’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太宗嘉许的说:“对!朕与你们戮力同心,以免成为他人口中笑话。”
【07】广纳诤言,从谏如流
太宗励精求治,数次把魏徵召入内室,请教为政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欣然接受。
一次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征募兵员,封德彝上奏请示:“中男虽然未满十八,但其中如有身高体健的,建议一并征召。”(唐制,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征兵需从丁男中征召,即男丁满二十)。
太宗批准了这份奏折,诏令起草好后需要魏徵签署。魏徵认为此事不妥,就是不签,如此往返折腾了四次。太宗火了,找魏徵质问:“中男身高体健的,都是奸民为了逃避兵役而谎报年龄,征召他们入伍有什么坏处,你因何如此固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魏徵答:“士兵贵在治理有方,不在数量多少。陛下您按条件征集兵员,经过严格训练足以无敌天下,何必非要多征这些未满条件的中男凑数!况且陛下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要让臣民无欺诈。如今您即位未满一年,不讲诚信的地方已经很多了!”
太宗惊愕的看着魏徵说:“朕哪里失信了。”
魏徵答:“您曾下诏‘拖欠国家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司却认为秦王府的财物不属国家范畴,仍就征收索取。陛下您从秦王登基为天子,敢问您王府的财物不是国家的又是谁的!”
“您还说‘关中地区免除两年赋税,关外地区免除一年’,谁知圣旨刚下,就接着颁诏要‘从明年起算’,导致各地刚把百姓赋税退回又得重新征收,百姓能没意见吗!我想问问,什么是‘从明年起算’!”
“还有,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是这些文武大臣,您总说要信任他们、依靠他们,如今却在兵员征集这些具体事情上怀疑他们弄虚作假,这是以诚信治天下的做法吗!”
看着慷慨陈词的魏徵,太宗不怒反喜,高兴的说:“本来朕看你固执,怀疑你不懂政务,今天听你谈论国家大事,全都说到了关键所在。一个国家如果号令不行,民众就会不知所从,那还谈什么大治!看起来,朕的错误实在太大了!”随即撤销征召中男入伍的旨令,赏赐魏徵黄金一瓮。
【08】领导英明,佞臣也能变贤良
杜如晦的亲叔杜淹曾先后在隋朝、王世充处为官,其人有才,但狡猾多诈。李世民即位,出于对他能力的认可,让他做了御史大夫,分管监督弹劾官员,职能与现在纪监委相类。
一次,杜淹因担心各司存放的文件档案会有缺失,奏请到各司清理整顿。太宗就此事征求封德彝意见,封德彝答:“朝廷设置官位,本就各有所司。御史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平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检举。不应搞这种集中式、突击式清整,到各司翻箱倒柜、吹毛求疵。这样既繁琐细碎,又牵扯精力。”
杜淹听后沉默不语,太宗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有看法可以提。”杜淹答:“处断天下事务,应当出自公心,对了就要听。德彝所说符合大局,臣心悦诚服,没什么可说的。”
太宗微笑颔首:“你们都能这样办事,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