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乘势而为

看收购公司的名字就知道,迪卡唱片收购环球影业的目的是更好的发行唱片。

可惜电影行业被电视行业冲击的同时,唱片业受到的冲击也不小。

加上广播的盛行,普通人听唱片的会越来越少。

要是楚向前没记错,62年迪卡唱片就不得不把环球影业卖给了米国音乐公司。

但这家公司收购环球影业的目的,同样是音乐。

不过比迪卡唱片好的地方是,米国音乐公司是行业巨头,在音乐领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想扩大业务。

顺便用电影来反馈唱片业务。

但楚向前一点都不介意米国音乐公司收购环球影业。

对方的主业务是音乐,自己则只看重电影,两者之间甚至可以互补。

一旦自己在电影方面的成就越大,保不齐就能掌控环球影业的电影部门。

三天后,玛格丽特的团队都回到了伦敦,参加了盛大的欢迎酒宴后,米国那边很快传来消息。

迪卡唱片确实愿意谈,而且听永道的人说,对方看起来还挺急的。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要么急于甩掉电影部门,要么是真缺钱。

不过4千万美金的估值,楚向前想都不想就知道对方拿自己当凯子。

吩咐永道的人,查一查环球这两年上映的电影的票房,还有成本。

隔天楚向前就知道了,环球去年1200万美金投资了一部,有史以来投资最高的电影。

可惜今年上映后,却只拿到了1400多万美金的票房。

小主,

不用说,亏到姥姥家去了。

好莱坞有的是,一部电影大亏,就面临着破产危险,甚至直接破产的例子。

这也是明明电影公司有些年里,年盈利很高,但市值却完成不成正比的原因。

实在是电影制作和票房的不确定性太大。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吴白鸽的风语者。

吴白鸽初入好莱坞,连续拍出变脸、碟中谍2等大卖电影,可就这种连续成功的导演。

却拍出一部投资1亿美金,票房却只有7千万的风语者。

差点就让米高梅破产,几年内都没缓过来。

最后支撑了几年,还是破产了事。

所以好莱坞电影公司其实不值钱,真正值钱的,还是他们背后的传媒集团。

难怪迪卡唱片现在会同意入股,这是在找接盘侠。

随后永道不亏是英格兰数一数二的会计师公司,居然打听到了米国音乐公司,从今年3月份就在接触迪卡唱片。

甚至4月份时,已经从几个小股东手里,收购了7%的股份。

好在迪卡唱片掌握着环球79%的股份,占据绝对控股权,要不然日子会更难过。

不过米国音乐公司现在也挺难受的。

3月份接触迪卡唱片,一开始的目的是奔着并购迪卡唱片去的。

同时也存了,赌一把环球投资的1200万美金的电影,会获得高回报。

毕竟这事在去年传的很广,很多观众都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

可惜历史传记类的62年版斯巴达克斯不给力,1200万投资才1400万票房,亏损是注定了的。

米国音乐现在要么放弃并购,要么咬牙坚持。

虽然此时继续并购,会便宜很多。

但也意味着接管的债务也越多。

一旦今后一两年里出品的电影,票房还是不理想,基本上就成了烂摊子。

所以楚向前猜测,米国音乐大概率如前世一样,会继续观望一两年。

而这就给了楚向前机会。

小成本高票房的电影,在他脑子里真不要太多。

甚至把蛇形刁手和醉拳拿去米国上映,说不定都比环球今年的一些电影的票房高。

但4千万的估值,楚向前肯定不同意。

对着话筒和永道的人说道,“三千万估值,只要交易达成,并且米国政府批准。6百万美金的现金即可支付。

同时告诉迪卡的人,我手上股份的投票权,会和迪卡唱片共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