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得臣呐成得臣,楚军之所以此前横行天下,那就是因为摒弃了所谓的战争之礼啊。战争,那是事关生死、事关兴衰、事关存亡的大事!
曾经的楚军,纵横江湖百年来,所向披靡,指哪打哪,取得了多少个伟大的胜利?这些胜利的背后,你成得臣如果好好总结一下,那正是完全摒弃了所谓的战争礼仪!
正是因为不受战争礼仪约束,所以楚军才是一支真正的雄师!要知道,那些最懂军礼战礼的国家是最先败亡的。
看看秦国,晋国,以及自己的楚国,在战场上根本不讲礼仪不讲道理,却总能获得胜利。胜利的积累,使国家不断强大,最终笑傲江湖。
晋文公重耳,就在流亡了十九年后,已深知所谓的礼,只是在符合自己利益需要时才用得到,一旦不符合自己利益,那便完全可以不遵守。
这一次,就在城濮战场上,成得臣体会到了讲礼义讲道理是如何完败于不讲礼不讲理的。
而且,直到开战前一刻,先轸仍在迷惑成得臣。比如关于这个战书。
既然你楚军讲起了战礼,那咱晋军也来一把吧,借战书鼓鼓士气。
先轸派出栾枝,代表晋文公回复成得臣:“寡君已经听到令尹的命令了。一直以来,寡君都记着楚王的恩惠,所以当贵军逼迫而来,寡君率晋军是一退再退。
本想着,我军已经退避三舍了。按理,一国之臣也应礼待一国之君,不应对抗,但没想到您居然兵追至此。
既然令尹不肯宽容我们,寡君说了,那就请令尹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带着贵国国君对你们的重托,咱们明天早上战场相见吧。”
有意思伐?这便是所谓的战礼一部分。当然,史料的记载不是这个样子的,还要更文皱巴巴一些。
晋文公之所以这样回复,那正是先轸之意,而且,这里面隐含着诱敌以及鼓舞士气等意义。
第一,我们晋国人也是讲礼仪的,你下战书,咱就回战书。那接下来,咱们也都要讲战礼哦。
这就把成得臣引诱至完全按当时战争礼仪那一套来打这场仗,至于晋军会不会按照战争礼仪,那是先轸的事。
第二,战争是要讲道理的,这叫师出有名。
你们楚军太不讲道理了,一是你成得臣作为一个臣子居然来追赶我们晋国的国君,这实在是过于无礼。
因为臣不能欺君,讲的就是哪怕是在外国国君面前,如果你的身份只是一个臣子,也要讲君臣之礼。而率兵追赶对方国君,就是你的不对。
我们都已经退避三舍了,你们还要不肯放过,这实在是忍无可忍了。那就打吧,但这次战争的责任,完全在于你们楚国一方。
成得臣的语言文字功底当然不及晋文公,他也不多说,既然第二天开战,那便为第二天的开战作准备吧。
公元前632年4月初2清晨,载入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场冷兵器时代经典战役--城濮之战爆发了。
城濮,地势开阔,正适合战车大规模运动。
这是一个春天,一个迷雾漫漫的春天之晨。只见天空逐渐阴沉,劲风顿起,卷起广袤大地上的千里黄土,铺天盖地,为即将被鲜血染红的城濮战场增添了几分狰狞。
一场关乎晋文公政治生涯、关乎晋国前途命运、关乎春秋霸主归属、甚至关乎华夏文明走向的大战,就在这里打响了。